亏损数亿元!曾经的商超巨头被抛弃了?
来源: | 作者:逸马 | 发布时间: 2024-03-10 | 38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从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,大润发曾经风光无限,每开一家门店就门庭若市,只赚不亏,更是创下了19年不关店的记录,被外界称为“商超神话”。

只是,随着大陆零售业竞争不断加剧,大润发的神话终究破灭。

今年春节刚刚过完,大润发再度传出了连续关店的消息。



对于此次闭店潮,2月26日,大润发回应表示,一方面是因为物业的原因,另一方面是在当地的运营策略调整,如改造成会员店。

尽管神话不再,我们倒不必悲观看待。

在全新战略布局下,2024年,会成为大润发的一个新的拐点吗?

1、大润发陷入关店潮

春节余温未散,大润发便传来了多家门店关闭的消息。据悉,自2023年初至今,已有至少13家大润发门店关闭,原因多为租约到期和经营策略调整。

大润发,这家起源于中国台湾的零售巨头,其创始人尹衍梁先生曾是润泰集团的掌舵人。上世纪90年代,他敏锐地捕捉到零售业的商机,于1996年成立了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。1997年,大润发进军中国大陆市场,凭借“新鲜、便宜、舒适、便利”的经营理念,迅速在内地市场崭露头角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大润发逐渐壮大,2009年营业额超越了家乐福,2010年更是以120家门店、404亿元的销售额问鼎中国超市销量第一,掌舵人黄明端因此被誉为“陆战之王”。

然而,随着电商行业的迅速崛起,传统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大润发选择与阿里合作,踏上了向新零售转型的征途。



2017年,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被阿里巴巴收购,标志着大润发全面迈入阿里时代。然而,收购后的几年里,大润发高层大换血,黄明端时代落下帷幕。在离职时,黄明端先生感慨道:“我战胜了所有对手,却输给了时代。”

当时,阿里对新零售模式信心满满,通过盒马生鲜、无人值守超市、饿了么外卖等多个业态四面出击。这些新业态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,凭借大数据和算法,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旨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。

而被纳入阿里大家庭的大润发,则扮演着线下零售端的重要角色,承担着线下供货商和会员快销品零售等多重任务。然而,尽管有着宏大的愿景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润发的知名度逐渐下降,盈利减少,客流也日益稀少。

2、业绩亏损的背后

大润发从神坛跌落的时刻,我们可以追溯至四年前。2019年,高鑫零售业绩骄人,总营收高达1018.68亿元,净利润也达到了28.34亿元。但2020年的疫情却给其带来了沉重打击。作为依赖线下销售的大型商超,大润发在疫情冲击下,人流量骤减,业务受到严重影响。

尽管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,生产生活逐渐回归正轨,但2021年开始,疫情长期与人共存,大型商超的人流量持续低迷,大润发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,高鑫零售不仅营收大幅下降,更陷入了巨额亏损,净亏损达到8.26亿元。这不仅是营收的大幅下滑,更是利润的全面崩溃。



与此同时,大润发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行业的巨大变革。成本上升、电商冲击等多重因素使得大型商超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家乐福、永辉超市、联华超市等纷纷陷入关店潮,业绩惨淡。
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自2017年起,国内超市门店数量持续下滑,降幅高达37.5%。其中,大型连锁商超门店的减少速度更为迅猛,降幅超过55%。在行业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,许多商超也在积极调整布局,探索新的业务模式。例如,尽管大润发在2022财年面临亏损,但其线上业务收入却达到了240亿元人民币,占比接近三成。这表明,在业绩亏损的背后,大润发也在积极寻求变革与转型的出路。

3、业绩亏损的背后

去年以来,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多次强调“多业态全渠道”的长期发展战略。大润发在业态创新上积极尝试,推出了对标永辉超市的大润发Super和对标山姆、Costco的山姆会员店M。


目前,会员店风头正劲,成为零售市场的新宠。以沃尔玛为例,尽管大卖场门店有所缩减,但其旗下的山姆会员店却持续扩张,截至2023年底,已在中国拥有47家门店,并计划未来每年新开6至7家。这种扩张态势凸显了会员店模式的强劲增长势头。

仓储式会员店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,艾媒咨询的调研揭示了其中原因:精选商品、价格优惠、独有或新颖产品以及良好售后服务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因素。相较于传统大卖场,会员店通过精简商品种类和提高采购议价能力,实现了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。


然而,传统商超企业在转型仓储式会员店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。家乐福和北京华联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,业内人士指出,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价值。

大润发在会员店领域也有所布局,其M会员店在扬州等地开出多家门店,并计划聚焦二三线城市发展。然而,面对山姆等巨头的潜在竞争压力,大润发仍需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。

结语:

如今的商超行业已经度过了曾经的黄金岁月,一方面是租金、人工的不断上涨,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们不断烧钱拼团购。成本的上涨和市场的拥挤,已经使商超企业深陷泥潭。传统大商超转型仍然充满着未知变数,但有一点,永远都不会变: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便宜、更优质的产品,带来更好、更全的服务体验,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赢家!

最后,希望已经吃够了苦头的大润发,能够跟上时代脚步加速转型,尽快从泥潭中脱身,重新恢复昔日荣光。